为了应对第五次“围剿”,中央红军于1933年6月进行了重要的改编。这次改编取消了军的建制,进一步将原有的大师及大团结构缩小至小师和小团,并实现了由军团直接指挥各个师的体制。经过此次改编,红一、红三、红五军团总共下辖了八个师,同时还设立了五个主力师,以增强指挥效率与作战能力。
1933年5月,中央军委发出了紧急指令,开始筹建工农红军第七军团。经过一段时间的规划,到7月份编制方案最终确定,随着第五次反“围剿”的正式开启,红七军团也在10月28日正式成立。这个全新的军团下辖三个师,分别是第十九师、第二十师和第三十四师。军团长由寻淮洲担任,政治委员是肖劲光,参谋长则是郭如岳,政治部主任由邓乾元安任。
展开剩余59%寻淮洲出生于湖南浏阳,年轻时便投身于红军,成为了最年轻的军团长。不幸的是,在1934年北上抗日的途中,寻淮洲英勇牺牲,年仅22岁,令人惋惜。肖劲光同样来自湖南长沙,是新中国的开国大将之一。郭如岳是甘肃人,参与了宁都起义后加入红军,战后留在了苏区继续抵抗敌人,然而在一次战斗中被俘,出狱后却与组织失去了联系。邓乾元则来自湖南溆浦,曾任红八军的政治委员,但在1934年9月长征前夕被错误地杀害,留下悲惨的历史。
红九军团于1933年10月28日成立,该军团是由红一军团的第三师和红五军团的第十四师合并而成。军团长由罗炳辉担任,政治委员是蔡树藩,参谋长为张翼,而政治部主任则是李湘舲。罗炳辉出生于云南彝良,早年参加滇军,后来逐步上升,曾任红十二军的军长,新四军第五支队的司令员及新四军的副军长等职位,可谓是战斗的老将。他在1946年因病去世,享年不长。蔡树潘来自湖北汉阳,曾赴苏联留学,1931年回国后进入中央苏区,曾担任红五军团的政治委员和129师的政治部主任等职务。但在建国后,他并没有获得军衔,1958年在一次飞机失事中不幸遇难。张翼在百色起义中参战,但在1934年突然叛变,于1940年被韩德勤枪杀,背负着历史的沉重。李湘舲,原名李涛,来自湖南汝城,历任红三十九师的政治委员、军委秘书长以及军委作战部部长等职务,最终成为开国上将,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发布于:天津市嘉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